- 實施意見9號文件
-
實施意見9號文件
教職成[2010]9號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事、勞動保障)廳(局)、財政廳(局),計劃單列市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事、勞動保障)局、財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勞動保障局、財務局: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工作的意見》(財教[2009]442)明確提出,為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在實施免學費政策的同時,國務院相關部門將選擇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進行改革創新示范。經研究,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決定從2010年到2013年組織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F就實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重大意義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產業發展實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性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經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培養了大批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施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解決好“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擔負著技能型人才培養任務的中等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質量、結構、規模、效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發展方式、辦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等關鍵環節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今后幾年,在全國范圍內重點支持建設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項目學校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下同),以此帶動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是解決這些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從注重擴大規模到全面提高質量這一階段性轉折的關鍵環節,對于推動新時期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市場針對性、國家貢獻率和社會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進教育機制創新,著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堅持中央引導、地方為主、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強調行業參與、校企合作,學校自主創新、具體實施,確保建設計劃的落實,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科學發展。
(二)總體目標
從2010年到2013年,中央財政重點支持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創新,形成一批代表國家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中等職業學校,大幅度提高這些學校辦學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使其成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示范、提高質量的示范和辦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
(三)重點任務
1.改革培養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重點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訓練和學習能力培養。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密切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聯系,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盈,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鑒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動教、學、做的統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2.改革教學模式。以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著力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創新教學環境,構建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通過數字仿真、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學中普遍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系統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3.改革辦學模式。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模式。通過整合、調整和園區建設等方式,優化辦學資源配置,增強學校辦學實力。聯合相關行業、企業以及其他職業學校共同組建職教集團,促進集團成員之間優勢互補。建立輻射機制,帶動農村、西部和民族地區薄弱學校共同發展。
4.創新教育內容。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為切入點,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用人需要,建立專業設置的動態機制。建設國內領先的精品專業。建立由行業、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教材建設機制,針對崗位技能要求變化,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依托企業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創新教材展示方式,實現教材、教輔、教具、學具、課件和網站等多種介質的立體化融合。
5.加強隊伍建設。以改革教師培養、評聘和考核為核心,注重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實訓指導能力等綜合素質。創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穩定隊伍的激勵機制。改善教師隊伍結構,聘用有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社會能工巧匠等擔任兼職教師。落實教師在職進修和企業實踐制度,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中青年校長培養,提高隊伍整體水平。
6.完善內部管理。以制度建設為基礎,全面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規劃、執行、質量監測和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包括建立規范的招生和考試制度、嚴格的學籍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健全的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制度、科學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等。同時,建立規范的電子學籍、教務和資產等信息系統,保證學生等信息的全面準確;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7.改革評價模式。以貢獻和能力為依據,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建立以貢獻為導向的學校評價模式和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學生的學習,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圍繞社會需求評價學校的辦學,動態適應國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四)經費投入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所需資金,主要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支持項目學校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教育模式改革,提高辦學質量,辦出自身特色,在資金安排上向先進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學校和專業傾斜。
中央財政對項目學校實行經費一次確定、分步到位,逐年考核、適時調整、驗收掛牌。對年度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項目學校,終止支持,并核減其所在省份下一年度示范學校立項數目。同時,地方有關部門和學校舉辦者要加大對項目學校的支持力度,為其開展改革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三、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組織實施與管理
(一)實施步驟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從2010年起實施,項目計劃期為4年。2010年,支持第一批300個左右示范學校項目建設。2011年,支持第二批400個左右示范學校項目建設;同時,研究制訂示范學校驗收辦法。2012年,支持第三批300個左右示范學校項目建設;開展示范學校項目建設成果驗收;2013年,評估總結建設計劃實施工作。
(二)申報和評審
1.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年度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按因素分配法(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投入保障、管理水平等)下達各?。▍^、市)當年項目學??刂茢?。
2.各省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根據上述通知要求共同制訂本地工作計劃,開展相關籌備工作。根據下達的項目學??刂茢?,統一組織本地項目學校的遴選和評審工作,并將評審結果及相關材料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各?。▍^、市)要嚴格根據中央下達的控制數上報項目學校。凡超報的一律核減下一年度項目學??刂茢?。
3.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的計劃和項目學校進行復審,確定項目學校名單,公布審定結果。對復審不合格的項目學校不予支持,對該?。▍^、市)因此而減少的項目學??刂茢挡挥柽f補,并相應核減該?。▍^、市)下一年度項目學??刂茢?。
(三)項目學校的遴選依據
申請立項的學校,必須是獨立設置的中等職業學校,學校辦學特色鮮明,管理工作規范,就業質量較好,聲譽較高,成績突出。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另行制訂印發《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計劃項目學校遴選基本條件》,作為各地遴選推薦項目學校的基本依據。
四、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有關要求
各地加強對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組織和領導,把示范學校建設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指導學校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深化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和教材調整機制。擴大項目學校在專業設置、教材選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鼓勵學校大膽改革創新、敢于先行先試、努力辦出特色。各有關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認真研究并及時解決建設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示范學校自驗收之日起10年內不改辦為高等職業院?;虿⑷敫叩葘W校。
各地要創新工作機制,營造良好工作環境。以職業教育部門聯席會議為理順體制關系的載體,建立各級政府職責明確、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新機制制;以經常性對話協商機制為載體,建立教育部門與行業企業教產合作新機制;以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和教學改革創新指導委員會為載體,建立保障職業教育科學決策新機制;以加強重大課題科研為載體,建立企業家、教育工作者、各領域專家共同參與和推進改革創新的新機制;以學校與企業一體化建設為載體,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機制。
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各地要高度重視,科學規劃,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確保建設計劃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二○一○年六月十七日
師型? ???0?X H4Y ?從行業、企業聘用有豐富一線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等方面的支出。用于教師培訓進修的費用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總額的10%。
第十八條 項目學校要嚴格按照項目建設方案和任務書提出的目標組織項目建設,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財經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加強資金管理。專項資金當年結余,可結轉下年繼續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條 專項資金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辦理支付,納入項目學校財務機構統一管理,并設置單獨賬簿進行明細核算,??顚S?、專賬管理。
第二十條 凡納入政府采購的支出項目,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經過招投標、集中采購等規范程序后方可列支。
第二十一條 項目學校應將年度項目收支情況納入單位決算統一編報。
第二十二條 凡使用財政性資金形成的資產,均為國有資產。項目學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管理,合理使用。
第二十三條 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不得用于項目學校償還貸款、支付利息、捐贈贊助、對外投資、抵償罰款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五章 監督檢查與驗收
第二十四條 項目建設周期原則為2年。起始日期自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批復項目學校項目建設方案和任務書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五條 建立部際聯合監督檢查、地方監管和項目學校自我監測的三級監控考核體系,對項目學校建設計劃的實施實行事前科學論證、事中監控指導、事后效益評價的全過程審核、監控和考核。
(一)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依據項目學校的項目建設方案和任務書,分階段采集績效考核信息,組織對項目學校進行年度檢查,檢查結果作為調整年度項目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對年度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項目學校,終止經費支持。
(二)省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負責指導項目的實施,檢查和監督項目學校的建設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問題。
(三)項目學校舉辦者負責領導項目的實施,切實履行各項資金及政策支持承諾,確保項目實施質量與進度。
(四)項目學校負責項目建設日常工作和過程管理,設立專門機構,建立管理責任制和績效考評機制。
第二十六條 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視其情節輕重給予警告、中止或取消項目等處理。
(一)編報虛假申報信息,騙取項目學校建設權;
(二)項目執行不力,未開展實質性的建設工作;
(三)擅自改變項目總體目標和主要建設內容;
(四)項目經費的使用不符合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
(五)無違規行為,但無正當理由未完成項目總體目標延期兩年未驗收的;
(六)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行為。
第二十七條 項目完成后,項目學校應撰寫項目總結報告,由省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初審后,向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申請項目驗收??偨Y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建設基本情況,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成效,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對其他地區和學校進行示范、帶動和輻射的成效,以及專項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和使用效果,資金管理情況與存在的問題等。
第二十八條 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對項目學校建設情況進行評估與驗收。對通過驗收的項目學校,授予“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狈Q號,予以掛牌。對未通過驗收的項目學校予以通報,不予掛牌。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各地應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制訂實施細則。各項目學校應會同其舉辦者按本辦法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管理辦法。
第三十條 本辦法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負責解釋和修訂。